1
1
慢性病患者服药期间别饮酒_天然养生网
天然养生网提示:

当前位置:养生网首页 > 疾病预防 >

慢性病患者服药期间别饮酒

发表时间:2012-11-21 20:20来源:养生(www.shxssm.cn)

随着冬季的来临,天气越来越冷。亲友聚餐时以酒助兴,或在家饭后喝上一小杯酒行血驱寒,是让很多中老年人在冬季感到特别惬意的事情。对于一些因患有各种慢性疾病,不得不长期服药的老人来说,美酒和药物能否在体内相遇是一个关乎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。

何老伯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,每天按医嘱服药成了家常便饭,到了寒湿的冬天,还会经常出现关节疼痛,需要服用解热镇痛消炎药。何老伯特别怕冷,每到寒冷的冬季,喜欢美美地喝点酒暖胃祛寒。平时喜欢看医学科普知识的他有些常识,知道喝酒的同时不能服药,否则会影响药效和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。“报纸上经常报道一些爱酗酒的外国明星酒精混药后发生死亡的事件,所以千万不能以酒送药。”但何老伯同时认为,如果服药和饮酒能打个“时间差”,就可避免它们在体内相遇的时间,那么,像他们这种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来说,也就可以解决服药和喝酒的矛盾了。“不然的话,像我们这种药罐子难道就只能滴酒不沾了?”

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临床药学室主任药师梁智明认为,何老伯的想法比较有代表性,他们往往认为,只要错开服药和喝酒的时间,譬如说,上午服用降压药,晚饭时喝酒,药效已经过去了,对身体健康就不会有影响。事实上,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,慢性病患者服药期间饮酒最好打消打“时间差”的念头,因为不少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风湿性关节炎等,目前医学上未能治愈,需要每天服药控制病情的进展,为了方便患者服用和尽量减少他们服药的遗忘率,药物经常做成缓释剂型,或即使不是缓释剂,药物的半衰期也比较长。像缓释剂这种剂型,患者可能一天只需服用1~2次药物,但药物却能按时溶解释放药效,血药浓度不会像普通药物那样在服药后短时间内达到峰值,然后急剧下降,而是24小时都能保持较为稳定的血药浓度。“因此,不管你什么时候喝酒,血药浓度都在那里,不增不减,关键只在于你喝还是不喝,以及喝多少的问题。”

以高血压病为例,降血压药主要通过扩张血管起作用,而酒精也可扩张血管作用而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,因此,高血压患者服药期间饮酒超过一定的量,可能会引起突发性低血压,出现头晕甚至昏倒等症状。对糖尿病患者来说,降糖药也可与酒精发生协同作用,增加患者低血糖反应的风险。关节炎是另一种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慢性病,患者需要服用解热镇痛消炎药,但众所周知,这种药物对胃肠道有损害作用,而酒精可使血清胃泌素大量分泌,二者联合会致破坏胃黏膜屏障,损伤黏膜下血管,有引起胃出血的危险性。

梁智明指出,除了上述最常见的三种慢性病外,像失眠、抑郁症也经常困扰老年人,镇静催眠药物、抗抑郁药物虽然多数不是缓释剂型,但均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,服药后饮酒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较深的抑制,轻者致人昏睡,重者引起昏迷,甚至可致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,前段时间美国著名歌手惠妮·休斯顿正是因为精神药物和酒精混服,才导致突然暴亡的悲剧发生。

此外,当酒精遇上细菌感染性疾病最常用的一类抗生素,如头狍哌酮等,还可出现恶心呕吐、面色潮红、头痛、出汗、呼吸困难、低血压及心动过速等被称之为“双硫样反应”的症状。据统计,饮酒可与过百种药物发生相互影响而出现不良反应。

如此多的常用药物都会受到酒精的影响,那么,慢性病患者是否应该绝对戒酒?梁智明说,慢性病患者在服药期间尽量不饮酒是一个基本原则,服药饮酒伤身与酒精的摄入量有极大的关系,因此,“老病号”即使兴之所致,最多也只能浅尝即止,敞怀畅饮是绝对禁止的。

分享到:

天然养生网倡导科学的养生理念_为网友提供全面的养生之道 ┊ 本养生网所载养生保健知识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

蜀ICP备09015139号-1 Copyright © 2011-2012 www.shxssm.cn 天然养生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