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1
中医专家谈冻疮那些事_天然养生网
天然养生网提示:

当前位置:养生网首页 > 疾病预防 >

中医专家谈冻疮那些事

发表时间:2013-02-05 20:02来源:养生(www.shxssm.cn)

一到冬天,就会看到有人手背又红又肿又痒,苦不堪言。这就是冻疮。冻疮常见,且不易治,常反复发作,冻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。北京中医医院皮科副主任医师孙丽蕴给大家说一说冻疮那些事。

孙丽蕴解释:冻疮不像冻伤是冻结性反映,它是皮肤长期暴露在寒冷情况下引起的。一般比较局限,不会大面积爆发,好发于暴露部位,如鼻子、耳朵、面颊还有四肢的末端,以及手足气血运行不太好的地方,是一种炎症性的皮肤损伤,冬季比较常见。到了春季、夏季就会慢慢缓解。

青少年、女性易长冻疮

孙丽蕴说,临床以少年儿童长冻疮居多。因少年儿童受寒冷刺激,皮下小血管会发生一些痉挛性收缩,反应强烈,因血运对身体很重要,尤其是四肢末端。痉挛性收缩使血液氧气不能输送正常营养物质到四肢末端,导致局部营养不良发生损伤。中医认为,小儿属于先天气血不足,容易发生冻疮,等长大后气血充足了,冻疮就会缓解。成年患者中,由于女性对寒冷适应性较差,皮肤对寒冷抵抗力低,因此,青壮年女性比同年龄男子易生冻疮。

寒冷潮湿易导冻疮

寒冷天气,气温低是引起冻疮的一个主要原因,除了气温低之外,中医提到了六淫治病,主要有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。寒就是寒冷,另一个是湿,湿性重浊、粘腻,尤其南方潮湿多雨,潮湿的外界环境易加重冻疮发生,容易破坏局部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,诱发冻疮发生。

当然,除了寒冷和潮湿,还有一些自身因素会引起冻疮。首先是先天禀赋不足,由于机体差异,部分个体具有易感性。皮肤耐寒性差,加上寒冷侵袭,使末梢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,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,使氧和营养不足发生组织损伤;其次,缺乏主动运动,在寒冷天气中长期站立、缺乏活动,致肢体末梢和暴露部位血液循环不足而导致冻疮;第三,衣物束敷过紧,戴手套、穿鞋过紧,造成末端血液循环障碍,易诱发冻疮,多见于手指、脚趾、脚掌外缘;第四,性别因素,女性对寒冷适应性差,皮肤对寒冷抵抗力低;第五,全身血液循环状况,患心血管疾病、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及营养不良者,局部皮肤对寒冷的适应性、耐受性和抵抗力差,容易发生冻疮。

冻疮的预防和保养

怎样预防冻疮?有如下建议:第一,防寒保暖,衣服鞋袜宜穿着温暖、宽松、舒适,保持干燥,手、足、耳、鼻等暴露部位更应戴手套、棉鞋、帽子、口罩御寒保暖,可适当涂擦防寒用品。尽量减少暴露在寒冷中时间,冬季在低温的室外长时间工作,也要时常活动活动脚,搓手、耳朵、鼻子,让血液循环保持畅通。第二,预防潮湿,要使大环境潮湿度降低,小环境要降低潮湿。手足易出汗、潮湿者可用苍耳子、地肤子、白鲜皮、苦参、百部、枯矾、马齿苋等煎取4000ml溶液,将溶液晾凉至37℃,每日浸泡手足10分钟,搽干患处,7天为一疗程,以减少手足潮湿。亦可在鞋、袜、手套受潮后及时更换,保持干燥状态以减少受冻的几率。还可多吃些高热量食物预防冻疮发生。第三,耐寒锻炼——冷水浴:从炎热季节开始进,用冷水洗脸、洗足,坚持到寒冷季节,以增强对寒冷的抵抗能力。第四,增强抗寒能力——手足冷热交替刺激,提高耐受性:患手足冻疮者于每年1月份开始用冷热水交替泡手足,热度40℃左右,冷度不低于10℃,每日1次,每次20~30分钟,以增强对寒冷的抵抗能力。第五,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促进血液循环,使气血畅通。第六,治疗影响血液循环的原发疾病,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、肢体远端血液循环障碍、手足多汗、营养不良、贫血等,以预防冻疮的发生。第七,有冻疮病史的人可在每年入冬前,提早服改变远端末循环的药物,如维生素E等。

摩擦生热,不挠破皮

冻疮早期可自我处理,到一个温暖的环境,摩擦双手,热了以后再摩擦耳朵面颊鼻部,让血液循环,可少量喝些酒或姜糖水,促进全身血液循环,有利于末梢循环改善。发现冻疮后,不要挠紫红色结节,挠破后,皮肤在修复时会很缓慢。还可用一些冬瓜皮、茄子梗或鲜松针煎水洗患处。但严重时,要医院去服中药,如当归四逆,用当归、桂枝、大枣、甘草等药物来温补四阳,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状态,外敷药物等。

分享到:

天然养生网倡导科学的养生理念_为网友提供全面的养生之道 ┊ 本养生网所载养生保健知识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

蜀ICP备09015139号-1 Copyright © 2011-2012 www.shxssm.cn 天然养生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