橄榄球是球类运动的一种。盛行于英、美、澳、日等国家。起源于英国,原名拉格比足球,简称拉格比。因其球形似橄榄,在中国称为橄榄球。拉格比是英国中部的一座城市,那里有一所拉格比学校是橄榄球运动的诞生地。据传,该校一名学生W.W.埃利斯在1823年的一次校内足球比赛中因一次踢球失误,感到十分惋惜,竟然不顾一切地抱起球来就跑。以后,在该校的足球比赛中抱球跑的情况频频发生,这虽是犯规动作,却给人以新的启示,久而久之,逐渐被人们所接受,成为合法行动。
橄榄球运动在中国南京市30所小学将于今年9月份开设橄榄球课程,有的家长表示担忧:“太暴力,太血腥了吧!”对此,南京市体育局足球管理中心主任称,南京引进的是触式橄榄球,并没有身体的冲撞,而是以双手触碰对方为准
相对于大多数运动而言,橄榄球运动对抗性强,确实比较“火爆”。但是,作为一项在国际上开展了多年的体育赛事,橄榄球有一整套严密成熟的规则,无数实践证明:只要严守规则,其保护措施完全可以保护运动者的安全。因此,远没有达到“暴力”和“血腥”的程度。
然而,深受欧美人青睐的橄榄球运动来到中国,受到的待遇却让人大跌眼镜:南京市小学开设橄榄球课程遭到家长的普遍质疑,橄榄球被贴上“暴力”标签,由此可见一斑。
那么,果真是橄榄球太“暴力”,让中国的孩子和家长们“伤不起”吗?笔者是个70后,儿时生长在农村,相对于我们孩提时代终日在山野田间摸爬滚打,现在的孩子的确是“温室里的花朵”,太文明、太娇气,也太孱弱了。据2011年发布的《国民体质监测结果》显示,虽然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连续25年持续下滑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,但学生中超重肥胖、视力不良、体育课程不达标等情况明显增加。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,现在的孩子害怕从事剧烈的体育运动,家长们也不让其从事激烈的体育活动,甚至有的孩子除了学校的体育课外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。
几十年来,计划生育国策使中国的家庭模式发生了明显转变,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由原来的“多子女家庭”变成了“独生子女家庭”。每家六个大人一个孩子的“四二一”模式,使孩子成为了家长眼里的“宝贝疙瘩”,成为全家人的“重点保护对象”,即便达不到“含在口里怕化了,捧在手心怕摔着”的程度,但要想让其参加一些稍微冒险一点的活动、激烈一点的运动,那是万万不可的。而恰恰是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过分宠爱、保护和娇惯,把孩子养成了“温室里的花朵”,尽管娇嫩美丽,却是一种不健康、亚健康的状态,缺乏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,难以经受生活中的风雨。
对于南京30所小学开设橄榄球课程,笔者深表支持。虽然这项体育活动不能成为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“万金油”,但是笔者希望人们可以以此为契机,积极转变思维方式,鼓励孩子们勇敢接受一些对抗性的体育运动,通过运动来强健孩子们的体魄,磨练孩子们的意志,让他们在运动中学习勇敢、宽容、担当和合作的美德。
|
养生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