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内经》论四时养生
饮食药物
“民以食为天”,饮食药物对于四时的养生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春季阳气初生,宜食辛甘发散之品,而不宜食酸收之味,所以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云:“肝苦急,急食甘以缓之……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,用辛补之,酸泄之。”酸味入肝,且具收敛之性,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,且易于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,故为了适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,为扶助阳气,此时在饮食上可以酌情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,如麦、枣、豉、花生、葱、香菜等,其他颜色青绿新鲜果菜,也是春季应时的食物,可以适量食用,而生冷油腻之物,则应少食,以免伤害脾胃。
夏季出汗多,则盐分损失亦多,若心肌缺盐,搏动就会失常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,多食咸味以补心,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云:“心苦缓,急食酸以收之……心欲耎,急食咸以耎之,用咸补之,甘泻之。”此外夏季炎热,容易过食寒凉,导致外热内寒,损伤脾胃脾胃,令人吐泻,西瓜、绿豆汤、乌梅小豆汤,为解渴消暑之佳品,但不宜冰镇。此外应多食粥类,既可生津止渴,清热解暑,又可补养身体,如绿豆粥、蚕豆粥、荷叶粥、莲子粥、百合粥、冬瓜粥、银耳粥、黄芪粥等。还可自制一些生津解暑的饮料,主要原料多采用鲜竹叶、鲜荷叶、鲜薄荷、香薷、金银花、土茯苓、生甘草、野菊花、荷花、茉莉花等,选择一至数种,煎水或用开水冲泡,当茶饮用。也可于夏令之前,食用一些补肺健脾益气之品,并少吃油腻厚味,减轻脾胃负担。
秋季收敛,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云:“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泻之。”酸味收敛补肺,辛味发散泻肺,秋天宜收不宜散,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、姜、辣椒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。另外,秋燥易伤津液,使人体皮肤肌肉失去柔润之性,出现一系列以干燥为主的症状,如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、舌干少津、小便短少黄赤、大便干结、皮肤干燥等。润燥养阴的食物较多,通常富含油脂的种仁类食品,或者乳脂类食品,都具有润燥特性,所以古人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,以滋阴润燥。总之,秋季时节,可适当食用如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以益胃生津,有益于健康。还可服用宣肺化痰、滋阴益气的中药,如人参、沙参、西洋参、百合、杏仁、川贝等,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。
冬季应多食色黑的食物,色黑的食物能入肾而补虚,如黑豆、黑芝麻、黑米等。味咸的食物能补肾敛精,也能引药入肾,如《灵枢·五味》云:“谷味咸,先走肾。”同时还应与其他食味调配,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云:“肾欲坚,急食苦以坚之,用苦补之,咸泻之。”指出冬季应适量食咸,多吃苦味的食物以防止肾水过盛,相火妄动,达到水火互济。此外冬季寒胜,基于《内经》中的重阳思想,宜多食用滋阴潜阳、热量较高的膳食以护阳,宜食谷类、羊肉、鳖、龟、木耳等食品。有条件应摄取新鲜蔬菜,且应注意与补肾的食物搭配。冬季是进补强身的最佳时机,所以应适当注意辛甘温热食品的搭配。属于温热性的食物主要有狗肉、羊肉、牛肉、鸡肉,及干姜、辣椒、砂仁、草果、胡椒、核桃、怀山药、枸杞、红薯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的养生法有一定道理,萝卜有顺气消食、止咳化痰、除燥生津、散瘀解毒、利大便等功效。在冬季人们活动减少,体内垃圾积聚的情况下,用白萝卜以清肠理气,调理脾胃,非常有益于健康。另外,热粥在冬天用于补阳,会有特别的效果,大部分温热类的食物都可以煮粥,在粥品养胃的前提下,加上温补阳气之品,可起到脾肾双调、先天后天同时调理的作用。
综上所述,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养生防病思想告诫我们,在春夏顺应阳气之用而养生、养长,调养肝心二脏;在秋冬顺应阴气之用而养收、养藏,调养肺肾二脏,从而达到阴阳协调,延年益寿的目的,对预防疾病、保持健康,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|
养生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