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1
曾国藩的6大养生观_天然养生网
天然养生网提示:

曾国藩的6大养生观

发表时间:2012-11-30 11:28来源:养生(www.shxssm.cn)

曾国藩,清末湘军将领,湖南湘乡人。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、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。

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,16岁中秀才,24岁中举人,饱尝了“十载寒窗无人间”的艰辛与孤寂,清苦的读书使他常常感到“耳鸣不止,稍稍用心,便觉劳顿”。但那时由于心高气旺,没有注意到身体的文弱会对他的事业有什么影响。后来由于他承担的事情愈来愈繁重,此病竟成了困扰他一生的痼疾。道光二十年(1840)六月,曾国藩曾大病一场,病愈后,他在诗中留有“艰苦新尝试保身”之句,在以后的岁月里,他认识到了身体保健的重要性,开始对养生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,逐渐形成了他的养生观。毛泽东在《体育之研究》一文中谈到,他师法“曾文正公临睡洗脚,食后千步之法,得益不少”。

君逸臣劳的道家养生观

曾国藩曾说:“省思虑,除烦恼,君逸之谓也;行步常勤,筋骨常动,臣劳之谓也。”曾国藩特别崇尚道家养生思想,他在一封书信中写道:“养生之道,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。”他说的“君逸”就是养心,“治心当以‘广大’二字为药”。就是人要清心寡欲,胸怀宽广,注重“静”、“节欲”,通过精神修炼达到修养的目的,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,追求心理的健康,并提出此为“静”的养生之道。他说的“臣劳”就是人的身体四肢要经常锻炼,处于一定的劳累状态,才能筋骨常健,身体才能保持健康。这是“动”的养生之道。

曾国藩认为,养生应“惩忿窒欲,少食多勤”。“惩忿”,即所谓少恼怒也;“窒欲”,即知节啬也。他认为,体质强壮者就好像富人因戒奢侈而更加富有;体弱者如贫人,因节俭吝啬而能使自己逐步富裕起来。“节啬”并不是单指节制食、色二性,虽然他多次对家人强调“读书养我浩然之气”,但也认为读书也应有约束,不可太过。他在自己的家中悬挂着“养生以少恼怒为本”的堂匾,时刻提醒自己,并在寄给属下的信中说: “年来骨肉哀戚之事,层见迭出。以精力匮乏,亦遂强自排解,涣然若托于庄周刘伶之徒者。”

为能做到少恼怒,他提出“以志帅气”、“以静制动”。他认为,大病在身之人可以支持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;一是以志帅气,二是以静制动。人疲惫不振,是气弱。意志坚强的人,能根据气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聚神静气。如果早晨贪睡,则应勉强起床使自己兴奋起来;若百无聊赖,就应端坐以凝神。这就是“以志帅气’,之说。一个人久病虚怯,就会产生怕死的念头,魂梦皆不安静。就必须将生前之名、身后之事、一切杂念铲除干净,自然有一种恬然意味。而平静之余,抗病能力就会增强,身体会逐渐好转,这就是“以静制动” 之法。不管是“以志帅气”,还是“以静制动”,指的都是精神调养,让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,这种调养的理论,即使以现代人医疗保健的眼光来看,也是科学的,值得后人重视。

重视自然调养的用药观

他认为,“治身当以‘不药’二字为药”。他所说的“不药”,就是病了不要过于相信医学。曾国藩自小受祖父“不信医”训诫的影响,认为“药虽有利,害亦随之,不可轻服”,反对动辄用丹药治疗。晚年,由于他在政治上崇尚无为,所以养生观也祟尚无为。他在寄给儿子的信中说:“尔虽体弱多病,然只宜清静调养,不可妄施攻治。”可见他非常注重自然调养,这或许是也与那个时代医疗条件差,庸医较多,而使人们讳疾忌医。

分享到:

天然养生网倡导科学的养生理念_为网友提供全面的养生之道 ┊ 本养生网所载养生保健知识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

蜀ICP备09015139号-1 Copyright © 2011-2012 www.shxssm.cn 天然养生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