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宜养阴之说对后世影响极大。特别是清代江南的医家多受其影响,如徐灵胎、陆九芝等,都反对老人以补阳为事,而力主养阴。据现代医学临床所见,老年人阴虚内热者确实不少,且尤以女性为多。
茹淡的饮食有益养生
朱丹溪认识到饮食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,饮食得当,有益养生,反之则足以致病减寿。当他老年之时,他的饮食是基本不加调料的,不追求美食,唯求清淡之味。他的茹淡养生观点集中体现在《格致余论》中的“茹淡论”。
他指出:食物有“出于天赋者,有成于人为者”两类。“出于天赋者”,指谷菽菜果之类本身所具有的自然之味,人吃了以后有补阴的功效,这就是《内经》所说的五味;“成于人为者”,指经过人为的烹饪调和,使食物产生了偏厚之味,人吃了以后会有毒副作用,对健康有害无利。提倡茹淡,不吃经过烹调的膏粱厚味,正是去除人为之味,食自然冲和之味,于人有益。他还将《黄帝内经》中谷、畜、菜、果之“畜”更换成了“菽”。菽是豆类的总称。他指出,谷、菽、果、菜性属阴,是人体补阴的佳品,易消化的同时又具有疏通作用。
对于各种食物,在吃法上也有讲究。比如,粳米性甘而淡,像土之德,属阴而最具补益作用,但必须与菜同时吃,防止由于饥饿顿食,摄人过多而导致脾胃损伤。因为菜能协助达到食量充足,又具有疏通而使食物易消化的作用。反之,如果谷物与肥鲜同食,厚味得谷为助,积聚日久就会生出各种疾病。总之,朱丹溪的“茹淡”主张就是以清淡自然之食养阴护胃,反对以辛热厚味之食伤阴损胃。
朱丹溪最早发现山楂有开胃功效。他认为,山楂能“化饮食”,但是不能吃得太多,在胃中没有食积、脾虚不能运化、不思饮食的情况下,如果吃山楂太多,反而会克伐脾胃生发之气。从朱丹溪开始,山楂的功效才被人们认可,广泛应用。正如李时珍所言:“自丹溪朱氏始著山楂之功,而后遂为要药。”
山楂又名山里红、红果、胭脂果,有很高的营养和医疗价值。老年人适当吃点山楂制品能增强食欲,改善睡眠,保持骨和血中钙的恒定,预防动脉粥样硬化,使人延年益寿,故山楂被视为“长寿食品”。
在现实生活中,“茹淡”的养生思想也有其实际价值,不仅适用于成年人,对于年幼的儿童也有意义。儿童时期身体尚没有发育成熟,脾胃也相对较弱,所以在饮食上也要“茹淡”少食。作为家长,不要对孩子溺爱无度,随其所好,饮食不加任何节制,这样会对孩子的脾胃造成伤害。这也是很多富家子弟从小娇生惯养,但却一直多病,长大之后仍筋骨柔弱、身体素质极差的原因所在。
倡导“恒动说”养生保健
朱丹溪在养生保健上还倡导恒动说。他在《相火论》中首先提出生命之所以能够延续皆由于动,曰:“天主生物,故恒于动;人有此生,亦恒于动。”他还把这种理念很好地应用到临床实践。
传说在朱丹溪家乡附近,有个姓冯的财主已年过半百,三个儿子夭折了两个,只留下老三。冯财主将老三奉为掌上明珠,天天不离荤腥,大鱼大肉不断,结果冯老三胖得连站都站不稳。冯财主听说朱丹溪能治各种疑难杂症,便去求治。朱丹溪看后便摇头说:“这是肥胖症,难治!”冯财主为子治病心切,便一再恳求朱丹溪。朱丹溪沉思了一会儿说:“要治好这种病,必须找到一种叫‘妙灵丹’的药。这种草药生长在大安寺塔后的乱石堆里,而且必须让患者自己去找才灵验。”冯财主为了给儿子治病,只好让儿子按照朱丹溪的话去做。每天一大早,冯财主的儿子便上山去找“妙灵丹”。日复一日,春去秋来,这种药始终没有找到,而冯财主的儿子却变得强壮了,体重大大减轻。一天,他在山上的乱石堆里突然发现了张纸条,上面写着:“冯老三,冯老三,活动就是妙灵丹。只要勤劳心善良,何须四处找仙丹!”冯老三这才悟出朱丹溪给他治病的“妙方”。
|
养生文化